處暑養生睡子午覺 多吃芝麻芋頭山藥
今年八月二十三日,為二十四節氣的「處暑」,「處」字表示「終止」,指暑氣到此即將結束。處暑中午雖然炎熱,但早晚較涼,晝夜溫差大。中醫師表示,由於早晚溫差大,所以要小心著涼,同時應注意心血管問題;建議民眾可睡「子午覺」,多吃芝麻、芋頭、山藥等養肺潤腸、改善血管硬化的食物。
雖然處暑屬於秋天第二個節氣,前有「立秋」,但因台灣地處亞熱帶,人們從八月七日起到二十三日之間,非但感受不到一點秋意,甚至延續至「九月白露接秋分」,仍常見豔陽高照,也許用「秋老虎,毒如虎」來形容酷熱天氣,更為貼切。
溫亞中醫診所彭溫雅醫師說,根據中醫觀點,處暑是由陽轉陰、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。白天高溫炎熱,但入夜漸感涼意,應留意保暖,預防感冒。秋氣主燥,肺燥氣虛,容易耗氣傷陰;因此,人們情緒容易低落,身體上感覺四肢乏力、昏昏欲睡。
此時,作息也應跟著調整,彭溫雅建議,每天可以睡「子午覺」來養生。「子」代表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的子時,「午」則是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「午時」,分別是陰氣、陽氣最重的時候。彭溫雅說,為了避免體內氣血陰陽失調,人在這兩個時辰,最好能放下手邊一切,好好休息。
如果能在晚上十一點前上床睡覺,經絡走到「膽經」,能消除疲勞、加速肝臟解毒;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,經絡走到「心經」,可以小憩二十分鐘左右,盡量不超過四十分鐘,以免影響晚上睡眠。晚上睡覺要蓋好被子、避免著涼;習慣吹冷氣者,不妨試著關掉冷氣,開窗讓空氣流通;白天進出冷氣房,最好多帶一件薄外套。
至於飲食原則,除了滋陰潤燥外,彭溫雅提醒民眾,由於早晚溫差大,因此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問題,她推薦可多吃潤腸通便、改善血管硬化的食材,如芝麻、芋頭、山藥。
「#芝麻」: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鈣、磷、鐵等,還含有芝麻素、花生酸、卵磷脂、維生素A、B、D、E 等營養物質,常吃芝麻,可保肝、護心臟血管,還能清除細胞內衰老物質「自由基」,延緩細胞衰老。
芝麻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延年益壽的滋補聖品,能補中益氣、滋養五臟,改善秋燥引起的便秘問題。芝麻有黃、白、黑三種顏色,黃芝麻補脾胃、白芝麻補氣潤肺、黑芝麻補腎,處暑時節三種都吃最好。
「#芋頭」: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芋頭可寬腸胃、療煩熱、破宿血、去死肌。從中醫養生觀點來看,芋頭味甘、性平,有益胃寬腸、補益脾腎、調節中氣的功用。
芋頭屬於當季食材,又富含膳食纖維,可幫助消化、增進食慾。在天氣還不夠冷,「要補又不可太燥補」的時候,非常適合吃芋頭;尤其脾胃虛弱民眾,她推薦早上吃芋頭粥或芋頭米粉;芋頭能輔助調降血壓,是高血壓患者的養生好食材。
「#山藥」:處暑時節很適合吃高纖、幫助消化的根莖類食物來養生,山藥就是不錯選擇。山藥也有「神仙之藥」美稱,生、熟食都有益健康、助長壽,且富含雌激素可抗老、預防乳癌、改善更年期症狀。
時序入秋,是台灣山藥採收時節,秋天吃山藥料理,補益氣又能顧腸胃。中醫認為山藥性味甘、平,滋補性強;《本草備要》指出山藥可以「固腸胃、潤皮毛、化痰涎、止瀉痢」。對於腸胃虛弱、肺虛久咳、體力虛弱者,彭溫雅建議多吃山藥,調理體質。